发布时间:2025-11-04 来源:喀什地区红十字会 责任编辑:管理员
在喀什的这片广袤大地,一位来自山东烟台的女士,以青春为笔、坚守为墨,13年间,将“奉献”二字深深镌刻进生命年轮。她叫徐静,虽是喀什地区红十字会一名普通会员,却以不凡的担当与赤诚温情,始终践行着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。
与爱同行:从志愿者到红十字人的逐光之路
2012年,大学毕业的徐静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了喀什。那一年,她22岁,带着青春的热血与理想,踏上了这片陌生而辽阔的土地。
服务期满,不少志愿者选择返乡,徐静却毅然留下。“这里需要我,我也早已爱上了这片土地。”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并肩,奔走在喀什的乡镇村落,将助学、帮扶、环保等公益行动落到实处。直到与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不期而遇,她才真切感受到一种更深沉的生命召唤。
“这不是简单的志愿服务,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。”徐静说。 带着这份感悟,徐静系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,参与各类红十字公益活动,最终成为一名正式的红十字会会员。
困境中的坚守: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
2021年,徐静的丈夫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,需长期服药,每年医药费4万余元。而她的母亲也在2023年遭遇重大车祸,丧失劳动能力。父亲为照顾母亲无法工作,公婆年迈体弱,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。生活的重担,一下子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。
在这艰难的时刻,喀什地区红十字会向她伸出了援手,不仅为她送来救助金与慰问品,更用温暖的关怀给予她精神上的支撑与鼓励。
“那一刻,我真的哭了。不是因为我得到了帮助,而是我感受到,自己一直传递的爱,终于也回到了自己身上。”徐静的语气里,满是笃定与力量。
不仅如此,她身边的同事也遭遇过变故,但每一次,红十字会都在第一时间出现,提供救助与关怀。徐静说:“我们从来都不是在单向地付出,而是在共同构建一个‘有人疼、有人帮、有人爱’的社会。”
不断前行:让红十字精神照亮更多人
如今,徐静已在喀什扎根13年,这片曾让她满怀憧憬奔赴的土地,早已成为她深深眷恋的第二故乡。“我的根在这里,心也永远留在这里。”徐静说。
谈及未来,徐静眼中满是光亮与期待。她盼着能有更多人了解红十字精神、加入红十字会——不仅在灾难来临时挺身而出,更在日常点滴中传递善意、守护温暖。
“我们要做政策的宣传员、服务的践行者、精神的传承者。”徐静的语气坚定而有力量,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点滴善意汇聚成河,喀什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。”
后记
徐静的故事,正是千千万万红十字人的生动缩影。她以13年的坚守与热忱,将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化作扎根边疆的种子,默默生根发芽。她让我们读懂:真正的英雄,从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耀眼者,而是于平凡中坚守初心,甘愿在他人需要时,于黑暗里点亮微光的人。
徐静,便是那盏灯。在帕米尔高原的风雪中,在喀什古城的晨曦里,她以微光汇聚暖意,用坚守诠释担当,静静闪耀,温暖着边疆大地与人心。